作為一家深耕行業多年的綜合性飼料企業,自成立以來,濰坊和生飼料有限公司始終將品質作為立企之本,憑借穩定可靠的產品贏得了市場口碑。近年來,面對行業格局的深刻變化,和生公司敏銳捕捉到轉型的哨音,果斷調整戰略方向,邁出了新的發展步伐。
依托諸城市大力發展肉雞產業的良好環境,及當地肉雞養殖的不斷科學化、規模化發展,2019年和生公司作出戰略抉擇:剝離豬料業務,專注禽料賽道,打造一家專業化肉雞料公司。
“相較于對生物安全要求更高的豬料,專注雞料更匹配公司現有的設備條件和實際產能,也更加符合本地的產業環境。”和生公司總經理侯凱一語道出了轉型發展的內在邏輯。在農牧行業劇烈震蕩的背景下,和生公司秉持著“小而美”的專注主義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,高峰期肉雞料月銷量突破9000噸,在魯中平原上演繹了轉型發展的樣本故事。
專注肉雞料,產品力的系統打造
明確發展戰略后,和生公司在原料選擇、生產工藝、料號設計等方面,大刀闊斧做減法,一心朝著最優目標全力沖刺。“只有專注,才能做到專業。我們要把所有資源都集中起來,在肉雞料領域深挖到底,做出精品。”
因為聚焦于肉雞料生產,所以能細致篩選每一種原料的最優特性,并以此作為采購標準,讓產品各項指標都盡可能達到最優。為了采購到最合適的優質原料,和生公司摒棄坐采形式,主動出擊,品管和采購人員親自深入現場考察,把品控工作前置,全力確保原料的穩定和優質。
為了精準匹配肉雞生長的不同需求,技術團隊對原有產品進行了一番精心優化,把肉雞生長過程細分成四個階段,研發出6款專用料號。“我們把原來的第三階段,拆分成了22到28日齡、29日齡到出欄這兩個階段。這樣一來,就能更精準地滿足肉雞在不同階段對營養的差異化需求,既能讓它們吃得好、長得快,又能在保證生長需求的基礎上,有效降低飼料配方成本。”
在生產安排上,和生公司同樣下足了功夫。每個班次只生產單一料號產品,減少換程次數,生產效率自然提高,產品不合格率也有所下降。不僅如此,公司持續對設備進行優化升級,為了滿足肉雞料生產的特殊需求,在車間三樓加裝油罐預加熱罐,后噴油溫度更穩定;針對有需求的客戶,定制專屬油罐,進行定向優化,還打造了一套完善的質量追溯機制;從2017年起,公司陸續加裝了4個散裝倉,至今散裝比例已接近90%。
精準的市場定位,加上精心打磨的優質產品,讓和生公司的發展步入“快車道”。兩條生產線火力全開,迅速實現滿負荷運轉,成品庫存周轉率縮短至1—2天,高峰時期月銷量突破9000噸。
團隊鍛造,流程閉環的高效協作
如果說產品是硬實力,那么團隊則是破局的軟性引擎,通過積極激發團隊的主觀能動性,和生公司匯聚起了強大的發展動力。
根據生產和業務的實際需求,和生公司科學合理進行崗位優化,不斷提升個人業務水平,實現人效突破。從2022年起,合并相近崗位業務,通過持續輪崗學習,大力推行一人多能、一人多崗、多勞多得的模式,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:財務系統的每位員工,都能在系統內不同崗位靈活切換;市場業務人員僅4人,人均效率突破1000噸。
在部門協同方面,從訂貨開始,到原料準備、配方調整、生產管理再到成品對接,整個生產環節緊密相連,毫無縫隙。這都得益于和生公司打破了部門之間的限制,以項目和職能為單位,建立起高效的溝通反饋機制。
從訂貨群跟蹤訂貨情況,到小料群核對配方,品控群關注原料和成品指標,再到市場數據群跟蹤用戶反饋,品管、生產、財務、銷售等人員跨部門溝通協作,實時響應,將每日工作與問題及時在群里發布并跟蹤落實,形成完整閉環,做到各項工作日清日畢。一旦出現問題,每個人都會主動從自身出發,反躬自省剖析問題,積極探尋解決方案,共同推動工作改進提升。
正是在這種機制下,和生公司營造出工作有效率、團隊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正面積極氛圍,公司骨干員工平均工齡達到9.2年,在團隊穩定成長中,積淀出深厚的行業認知和業務能力,成為公司應對市場波動的核心韌性。
市場+放養,雙管齊下深耕40公里核心區
和生公司的專注,還體現在對市場的深耕上。和生堅持“40公里核心服務圈”戰略,這個經過精密測算的距離,既能保證迅速響應市場,又能實現物流成本最優。公司80%的銷量集中在40公里的核心市場區域內,通過團隊放養和市場開發雙管齊下,建立起和廣大用戶的深度綁定,構建了獨特的產業生態。
在核心市場區域的深耕中,和生公司始終向著更專業、更細致的方向延伸服務。很多規模在10萬羽以內的客戶,十幾年來始終與和生公司保持穩定合作關系,和生公司在提供優質飼料產品的同時,也不斷加大資金、服務、籠養改造、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幫扶。
邵老板在雞舍內觀察雞群狀況
專業深耕帶來的效益,在邵老板的雞場得到實實在在的驗證:“和生的肉雞料品質穩定、配方科學,雞吃了長得快、均勻度高,發病率也大幅降低,料肉比基本能穩定在1.3。”
為開辟新的銷售途徑,多方面保障飼料銷量,自2019年起,和生公司積極投身團隊放養業務,針對5—15萬羽的單體用戶,提供資金支持、配套服務等。通過放養,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銷閉環,目前公司總放養量達90萬羽/批,穩定貢獻了肉雞料總銷量的1/3。
此外,和生還不斷加強與規模雞場、集團客戶等伙伴的合作,攜手一路同行,實現共同發展。
和生公司合作伙伴崔老板(右)肯定中慧飼料品質
“我們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。”諸城市的崔老板,自2009年開始與和生合作,養殖規模從幾十萬羽逐步發展到如今的兩百萬羽,深切體會到和生對自己養殖事業的助力:“我算是本地最早一批進行籠養改造的,當時很多同行不理解,投入也較大,是和生公司一直在資金、資源等各方面給予我諸多幫助,十幾年來和生發展得越來越好,我的養殖規模也越來越大。”
“從營銷時代邁入產品時代,飼料企業的發展重心也要從市場開發、客情維護,轉移到產品打造、品質提升。”面對行業和市場的變遷,和生公司始終有著清晰明確的發展目標與方向。
圍繞著這個既定的方向,和生公司交出了一份獨特的轉型答卷,其背后是一條以愛心文化為底色的發展路徑。這種文化不是懸掛的標語,而是齒輪般精準咬合的跨部門協作,是精確到小數點后的營養配比,是業務團隊24小時在線的指導幫扶。
和生公司總經理侯凱(左二)與團隊拜訪用戶(左一)
當采購人員為篩選每一份優質原料驅車千里時,當生產線高效運轉將庫存周轉壓減至48小時時,這種文化基因早已浸潤在經營的每一處細節中,又凝練為新的產業邏輯:那些落入食槽的飼料,從來不只是營養的載體,更是專業價值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生根發芽的具象。
非瘟后的飼料行業波動起伏不斷,和生“小而美”的模式在其中或許不夠氣派耀眼,但養殖戶賬本上的一項項數據,早已標注了破局發展的關鍵密碼:在共生中扎根,在減法中聚焦,在專注中成長。